汽车观察:在“兼得”革命中 坦克品牌越发自信
一辆车,打破界限;一个品牌,推动中国越野破局与新生。
过去数年来,伴随着“诗和远方”的感召,越来越多人将目光投向越野车,渴望在山川湖海中寻得自由。
但生活的烟火气从未远离——孩子上学的早高峰,职场通勤的拥堵路,全家出行的温馨时刻,同样需要一辆车来承载。人们发现,理想的座驾不该被场景割裂,而应如生活本身般多姿多彩。
3年前,坦克500发布当天订单突破2万,创造了“买车等半年”的热销场面;3年后,当全新坦克500携“敦煌绿”新色亮相,网友一句“一辆坦克=普拉多+宝马X5+问界M8”的玩笑,道出了消费者用车理念的升维变革。背后藏着消费者的真实期待:既要硬派越野的可靠性能,又要豪华轿车的行驶质感,更要家用车的温馨便捷。
曾经,越野是富人的玩具,是粗糙的工具。而今,中国越野市场已从5年前的不足10万辆,跃升至30万辆规模,其中坦克品牌独占83%份额。这不仅是数字的跃升,更是一场关于“兼得”的出行革命。
一辆车,打破界限;一种理念,重塑格局。
心广了,舞台就大了
清晨的阿拉善沙漠,一队坦克越野车正碾过沙丘,引擎轰鸣与朝阳共舞;同一时刻,北京国贸的车流中,一辆坦克500平稳穿梭,车载屏幕播放着孩子的动画片。这样的场景,放在5年前几乎难以想象。
2020年以前,中国越野市场还停留在"小众狂欢" 的阶段——要么是动辄百万的进口豪车,性能强悍却油耗惊人;要么是功能单一的工具车,能翻山越岭却难谈舒适。彼时,消费者面临的选择异常尖锐:选越野,就得牺牲城市通勤的便捷;选舒适,就得放弃诗和远方。
转折始于坦克品牌的登场。数据显示,过去5年,中国越野市场规模从不足10万辆跃升至30万辆,而坦克品牌的市场占比一路攀升至83%。
坦克品牌执行副总经理谷玉坤骄傲地告诉我们:截至2025年7月,坦克品牌全球销量突破70万辆。在硬派越野细分领域,每卖出两辆越野车,就有一辆是坦克。这样的增长曲线,不仅是一个品牌的崛起,更是一个市场的觉醒。
▲坦克品牌执行副总经理 谷玉坤
坦克 500 的登场,堪称这场觉醒的关键节点。它用"鱼与熊掌可兼得"的实践,重构了消费者对越野车的认知。
过去,越野与豪华、智能与可靠似乎是天然对立的选项:普拉多可靠但难掩豪华疏漏,X5公路王者却难应对非铺装路面,问界M8家用属性足够却缺失越野基因……而坦克500通过全动力布局——从燃油到Hi4-T越野超级混动,再到Hi4-Z泛越野超级混动,实现了"一箱油跑遍大半个中国"的低油耗;既保留了非承载式车身的刚性,又带来堪比城市 SUV 的舒适性。
2025年上半年,坦克500新能源版本销量达20309辆,燃油版1035辆,印证了市场对“越野+新能源”组合的认可。
不止于越野:智能时代的“全能选手”
“第一次开着坦克 500 在暴雨天的高速上,系统自动规避了前方失控的货车,那一刻我知道,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越野车。”广州车主王先生的经历,道出了坦克品牌的另一重突破——当“智能”成为核心标签,越野反而成了它的附加价值。
在很长一段时间里,越野车的智能化似乎是个伪命题。消费者默认,能在沙漠戈壁驰骋的 "铁汉",不必懂得城市通勤的 "细腻"。但坦克团队不这么看。即便是越野车主,90%的用车场景仍在城市。正如长城汽车高级设计师杨隽所言:"不能让用户为10%的越野需求,妥协90%的城市体验。"
全新坦克500搭载的第三代Coffee Pilot Ultra系统,正是这种理念的集中体现。这套被长城汽车称为 "行业第一" 的智能驾驶系统,实现了全场景、全天候、全时段的覆盖。
在城市拥堵路段,它能自动跟车、避让加塞;在高速公路,脱手自动驾驶可支持长距离行驶;即便是暴雨、大雾等恶劣天气,激光雷达与毫米波雷达的融合感知,也能确保行车安全。
更关键的是,这套系统并非简单堆砌硬件,而是基于长城35年造车经验沉淀的 "安全冗余"—— 比如在极端路况下,智驾系统会优先保障车身刚性带来的被动安全,再启动主动避险功能。
这种 "安全为先" 的智能,得到了用户的真实验证。成都车主李女士,一位自称 "技术小白" 的女性用户,分享了她的体验:"以前开大车总怕停车,现在坦克 500 的自动泊车能精准停进小区的狭窄车位;跑长途时,智能巡航会提前识别弯道减速,比老公开车还稳。"
对于长城智驾,谷玉坤有把握地说:在我们的语境中,一直以第一梯队自称,我想说,我们长城智驾就是行业第一。
智能的终极目标,是让车成为 "懂你的伙伴"。全新坦克 500 的智能座舱,将这种理解落到了实处:语音助手能区分主副驾指令,避免 "全家聊天误唤醒";导航系统会根据越野路线自动下载离线地图,确保无人区信号中断时不迷路;甚至座椅按摩的力度,都能通过学习用户习惯自动调节。谷玉坤强调:“全新坦克500的使命,就是在城市里比城市SUV更舒适,在智能上比新势力更可靠。”
铁汉柔情:中式新豪华的温度与匠心
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前,一抹温润的绿色与千年石绿颜料隔空对话。这抹被命名为 "敦煌绿" 的车漆,正来自全新坦克 500 的车身。为了调出这种色彩,工程师从50种色浆、30种铝粉、70种珠光中筛选,在 10万种调色可能中锁定配方,最终呈现出 "从墨绿到翡翠" 的层次变化。
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,恰是坦克 "铁汉柔情" 的生动写照。
在汽车设计领域,"经典再创新" 往往比从零开始更难,坦克500的设计团队对此更有体会。
3年前,初代车型以 "饱满力量的造型" 成为经典,如何在传承中突破?团队给出的答案是:从中国传统设计中找灵感,打造 "中式新豪华"。
这种理念体现在每一处细节:前脸格栅采用 "破框设计",恰似传统建筑的飞檐翘角;大灯造型借鉴斗拱结构,既保留力量感又添灵动……最终呈现的整车造型,被中国建筑协会室内设计协会副会长赖旭东评价为: "像一位谦谦君子 ——立则稳如泰山,动则气吞山河"。
内饰的 "温度" 更显匠心。后排门把手的高度和粗细经过反复测试,"老人抓得住,孩子够得着";冰箱、彩电、大沙发的组合,让长途出行如同移动的家。正如一位多孩家庭车主所说:"以前带孩子长途旅行,光装备就要塞满后备箱;现在坦克 500 的后排能放下婴儿车,冰箱里冻着母乳,孩子在后排看动画,老婆还能按摩放松,这才是全家的理想车。"
当全新坦克 500 的 "敦煌绿" 车漆在阳光下流转,从墨绿到翡翠的色泽变化恰似敦煌壁画历经千年的温润,人们突然读懂:坦克的 "硬",从来不是冰冷的钢铁,而是包裹着柔情的铠甲。这种刚柔并济的特质,正是 "中式新豪华" 最生动的诠释。
"中式新豪华" 的内核,在于对传统的创造性转化。不同于西方豪华品牌对 "张扬与征服" 的极致追求,中国文化中的豪华,向来藏在 "中正大气" 与 "润物无声" 的平衡里。这种智慧更体现在对 "人" 的关怀上。正如赖旭东所说:“大 G 的豪华是‘我很厉害',而坦克500的豪华是‘我懂你'。”
人汽观察:
前不久,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开着全新坦克500敦煌绿去了金塔胡杨林景区。老魏说,胡杨林也叫英雄树,它生而千年不死,死倒而千年不醒。“我想,不管是做企业还是做事业,都要有一个长期思想,像胡杨林一样,在沙漠当中永远绽放他那英雄的形象。”
很显然,在老魏心中,坦克是“英雄”,更是长期主义。5年70万辆坦克现象的背后,是企业家对产品的热爱,更对技术的偏执,这种超越单纯盈利的追求,释放出了惊人的市场价值。
当然,坦克现象的更本质原因来源于,对用户需求的回响 —— 从激活小众越野市场,到将"既要又要"的消费诉求变为现实,坦克用"全场景智能豪华SUV" 的定位,证明最好的创新不是追随风口,而是创造需求。它在把越野的乐趣带给更多人的同时,实现了越野的大众普及平权,这是最值得肯定的贡献。
当全新坦克500让奔驰大G车主发出“不像一个时代产物”的感叹,当澳大利亚市场将其评为“年度越野车”,当中东国家用它作为总统护卫用车……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品牌的崛起,更是一个产业的跃迁。
正如老魏所说:“干了一辈子车,就是要做别人没做到的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