汽车观察:破局与新生 一汽-大众3000万辆
解码合资车企的生存法则与创新范式
一汽-大众即将迎来第3000万辆下线的里程碑时刻。
这背后,不仅有厚积薄发的规模效应,更有高质量发展的含金量。
回首34年发展历程,从长春的一座工厂,到布局合理的五大生产基地;从一款车型,到三大品牌覆盖各个细分市场;从引入技术到自立自强……一汽-大众对中国汽车工业的贡献有目共睹。
站上产业转型新起点,一汽-大众不断探索和思考的是:究竟什么是合资车企该有的担当?在攻与守之间,如何传承标杆力量?合资未来之路,又将走向何方?
3000万辆的时代意义
1987年10月19日,一汽厂长耿昭杰与大众总裁哈恩握手的一刻,开启了中国一汽与德国大众精诚合作的序幕。
1990年11月20日,双方15万辆轿车合资项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正式签约落地。这是我国第一个按经济规模起步建设的现代化乘用车生产企业。
当时的建设者们或许没有想到,这场跨国合作将铸就起中国现代汽车工业的基石,开启一个“黄金时代”。
2003年,累计销量突破100万辆;2014年,第一个1000万辆;2020年,2000万辆;2025年,即将突破3000万辆。
这不只是一串数字,更是中国汽车产业四十余年发展的时代切片,有着深刻的行业内涵:
一是中国汽车市场“从初级到成熟”的见证。
从早期满足“有无”基础出行需求,到如今对品质、安全、智能、新能源的全维度追求;从单一车型供给到多品牌、全品类覆盖的产品矩阵。3000万辆印证了中国从“全球最大消费市场”升级为“全球最具创新活力的汽车产业高地”。
二是合资模式 “从技术引进到双向赋能”的生态范本。
一方面,德系技术标准的本土化落地,推动了国内整车制造、零部件品质、工艺体系升级;另一方面,中国市场的规模优势与创新土壤,反向赋能全球技术迭代。这种“双向赋能”的合资生态,为行业探索“对外开放与本土升级”的共生打开了新模式。
三是汽车产业“从单一制造到全链协同”的发展缩影。
串联起上下游配套体系,不仅展现从“简单配套”到“自主可控”的跃升,也映射出汽车产业作为“国民经济支柱产业”的拉动作用,是高质量发展最具象、最典型的代表。
合资模式的时代需求
时代变了。大国崛起背景之下,中国品牌正成为全球汽车工业的核心力量。
今年上半年,中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562.1万辆和1565.3万辆,同比分别增长12.5%和11.4% ,均创历史新高。
相比量的增长,内核变化堪称激进。
一方面,自主品牌高速领跑。今年上半年,自主品牌乘用车共销售927万辆,同比增长25%,占乘用车销量的68.5%,销量占有率比2024年同期提升6.6%。
另一方面,新能源持续增长。1-6月,新能源乘用车国内累计销量达552.4万辆,同比增长超34.3%,渗透率50.4%。
激烈市场竞争之下,合资市场份额进一步收缩,品牌声量逐渐偏离舆论中心,合资企业必须重新寻找自己的定位与坐标。
那么,是沿着既定路线去开拓新航向,还是在彻底变革中迎接新生?
3月17日,中国一汽与德国大众签署战略合作协议,双方宣布将进一步丰富合资企业的产品阵容,确立了一汽-大众11款全新车型规划,其中大众汽车品牌将自2026年起,推出10款全新车型。
值得注意的是,此次签约涵盖财务、中国区业务管理董事、战略合作、产品管理、产品战略、技术开发等相关领域,这充分表明双方合作的全方位和深度化。
得益于本土化决策重构、技术合作共享、供应链深度整合三大突破,即将推出的CMP平台产品,开发周期比传统流程缩短30%,并实现40%的成本优化。
在适配市场的过程中,以一汽-大众所引领的新合资模式,已经由过去产品引入的1.0时代,进化为灵活多元适配的2.0时代。
重构新合资的时代特征
为了在大变局中赢得生存和发展的主动权,一汽-大众不断突破革新。
产品端,坚持油电共进。
在巩固节能车优势的同时,打造多款符合中国用户需求的新能源产品,依托已构建的体系能力,全面提升产品力。
比如,8.5代全新高尔夫,不仅升级了1.5T+7DCT黄金动力的同时,也带来了数智座舱、L2+级智能驾驶,更承袭了高尔夫家族优质的操控基因。探岳则升级为了探岳L,成为一汽-大众持续推进品牌向上、油电共进、油电双智战略的关键一环。
营销端,构建直面客户的能力。
从“用户”向“客户”,从“产品”向“商品”,从“促销”向“营销”,从“价格”向“价值”,从“传统媒介”向“线上新媒体”,彻底进行意识转变。
以一汽-大众大众品牌近期发布的“大众老友记”为例,不仅是为了整合并强化过去相对分散的客户权益,形成统一的、强记忆点的品牌化承诺,更标志着一汽-大众将从“造好车”转向“经营好与每一位客户的关系”。
管理端,从稳态向敏态进化。
在用户结构与传播逻辑加速演化的语境下,流程、动作正在成为品牌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今年4月初,一汽-大众启动了一次组织变革,重构“前台作战、中台统筹、后台支撑”的运营架构,重新划分七大市场职能,并创新构建双链路机制。目标很明确:打破现有体制、机制中的掣肘,让营销的流程链路更顺、效率更高、匹配更好,来确保未来商品的成功。
销量是最好的证明。根据一汽-大众官方发布的数据,2025年7月一汽-大众实现整车销售113,026辆,燃油车市场份额同比提升0.5个百分点。
通过智造升级、商品焕新、品质安全,一汽-大众在夯实三位一体体系实力的同时,愈发呈现出重构合资2.0的时代特征。
人汽观察:
没有企业的时代,只有时代的企业。
第3000万辆下线,是合资新标杆,也是产业新起点。站在车市变革的十字路口,一汽-大众的突围路径,藏着合资车企穿越周期的密码。
真正的转型,不是对速度的盲从,而是德系精工与中国智慧的融合。只有真正践行在中国为中国,才能共创共赢。
得益于深厚的历史积淀,首屈一指的大厂体系力,任时代流转,一汽-大众总是能焕发出新的生命力,赢得市场主动权。
这就是34年、累积3000万辆的启迪和奥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