汽车观察:东风本田“听劝”
在新能源市场边缘化已久的合资车企持续吹响反攻的号角。包括广汽丰田铂智3X、一汽奥迪Q6L e-tron等多款纯电新车,已有效夺回消费者注意力。
但与此同时,市场上也出现了过度智驾、恶意竞争的现象。
这也给后来者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会。
继3月推出搭载本田最新电动化技术的S7后,4月15日,东风本田借广汽本田P7上市,对S7进行价格调整。
核心用意就是“听劝”,19.99万元的一口价,让好车+好价实现真平权。
主打“听劝”
S7被东风本田视为转型新能源的一大力作。
该车被寄予厚望,东风本田在这款车型中植入了大量先进技术,包本田云驰智能高效纯电W架构、ADS自适应电磁减震系统、Honda SENSING 360+高阶智驾系统等。生产制造则交给了不久前获得“2024汽车制造超级工厂”称号的新能源工厂。
在创新技术、精湛工艺以及高端用料加持下,S7在“安全、操控、舒享”层面建立起了新的产品优势。
但发布之初,25.99万元的价格也让S7遭受不少争议。
是“听劝”还是“坚守价格底线”?“前辈们”已经给出了答案。
岚图汽车成立用户委员会,积极吸取用户建议并进行产品持续优化后,实现销量“八连涨”;奔腾听取用户诉求推出长续航版本的小马纯电车后,进入了微型车市场的头部梯队。
基于这些成功案例,东风本田最终选择了前者。
借广本P7发布契机, 东风本田宣布“一口价”政策,将S7定价直降6万元,与P7同价并且享受同样的权益。
这是东风本田倾听用户声音、快速响应需求的结果,从中也展示了其向用户型企业转型的决心。
深宠用户
过去几年,业内掀起了一股向新势力看齐的风潮。
部分合资企业纷纷从以研发、技术为主导,转向了以产品为主导,关注用户的工作、生活和家庭。
而东风本田更进一步,将满足用户需求的边界从产品,技术拓展至服务、权益。
在去年推出完全以中国用户需求为中心的全新品牌——“烨”时,东风本田一改过去依赖合资公司的习惯,第一次将车型的设计和研发交由平均年龄仅32岁的中国团队主导。
这在合资车企中十分罕见,但却被本田来看做是重拾中国消费者信心的关键之举,本田明确表示,新品牌将坚持中国研发、中国智造。
在中国团队的研发下,本田诞生了新一代纯电动车专属的“W”架构。
这一架构搭载了“三合一”高功率驱动电机,以及大容量、高密度电池,同时采用分体隔离式电池冷却系统,同时提供单电机后轮驱动和双电机四轮驱动两种驱动形式。
基于“W”架构,S7等新产品在安全、三电、驾趣方面实现了全面进阶,进一步提高了用户的产品体验。
但优质产品并不是构成用户决策的唯一因素。
近两年,越来越多用户因为权益受损、服务不到位,对品牌产生不满情绪,“背刺”屡屡成为热门话题,眼下,已经到了车企展现自身担当的时候。
东风本田已经成为这支队伍中走在最前列的那一个。
在此次发布会宣布降价的同时,东风本田主动对价格以及政策做出调整,为已购东风本田S7的老用户提供保价保权益政策。
凡是调价前购车的用户,即可享受现金补贴和购车政策叠加,新政策使得当下成为购买S7的最佳契机,让消费者以更低门槛享受本田最新科技研发成果,实现"用户定义价值"的行业创新。
好车、好价才是真平权
在各家高喊“智驾平权”之际,整个行业陷入了同质化竞争,但实际上不同车企实现“智驾平权”的路径并不相同。
东风本田选择了一条难而正确的路。
不久前,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龚熙对外表示,“大厂科技、大厂智造、大厂品质是新合资时代东风本田自信的底气和前行的力量。”
▲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 龚熙
过去几年,东风本田一直坚守这一造车理念。即便是在新势力步步紧逼的情况下,东风本田也没有为了加快新车推出频率,放松对产品品质的把控。
为保障安全性,S7还是坚持“4年开发周期、两轮冬夏测试”,远高于部分新造车的“快餐式”造车节奏。
虽然调整了价格,但没有减配或降低质量标准,而是真正将原本中高端车型使用的三电系统、车身零部件、科技配置等最新技术下放,将“能用”和“好用”区分开来。
东风本田的思路是,通过降低购车门槛扩大用户基盘,着眼全生命周期服务价值,能更好地用规模化市场反馈反哺技术迭代,这也是其一贯主张的长期主义。
长远来看,听劝后的东风本田,将呈现更多“好车配好价”的新基调。